保險不是發生事故、意外或生病才有保障,保險亦可規劃投資理財, 只是不同階段、不同族群,規劃方式將有差異。
儲蓄險俗稱「生死合險」, 不論被保險人在保障期間是存活或是死亡,都可以領取到保險金。
至於儲蓄險與一般人壽保險最大的不同, 是被保險人除可領取身故保險金外,還可以一次領取或分期領取「 滿期保險金」,或是數筆「生存保險金」。 若按繳費方式和滿期保險金領回方式,又可區分成3類。
其實儲蓄險「儲蓄」加「保障」的功能, 絕對可以滿足個人實現理財目標的需求,但必須用得恰到好處。 以下介紹適合儲蓄險的4大族群,並建議適合的規畫方案。
一、月光族:養成強迫儲蓄的好習慣
剛從學校畢業,擔任總機職務的小惠,月薪2萬4,000元,不須負擔家庭生計、奉養父母,喜歡亮麗的名牌商品, 加上常與朋友聚餐、玩樂,每到月底就口袋空空, 一毛錢也存不下來…… 族群特色:1.年紀較輕,消費欲望強2.沒有太大的經濟與家庭負擔,可自由支配收入3.缺乏量入為出、「收入-儲蓄=支出」的存錢觀念解決對策:用儲蓄險養成「強迫儲蓄」習慣,先把錢存下來,早日脫離「月光族」生涯。 針對月光族,可以透過分期繳費的終身還本型儲蓄險,來養成「定期繳費、強迫儲蓄」的習慣。
二、不婚族:養個「保險小孩」防老
38歲的阿玉,抱持「不結婚,一個人也很好」的念頭,每月收入近6萬元,住在父母留給她的房子,剛入社會時, 就做足基本壽險與意外保障,但個性保守的她,害怕遭受損失, 對各式各樣的金融工具敬而遠之…… 族群特色:1.有一定的年紀與穩定的收入和資產2.沒有其他過多的經濟負擔3.要照顧自己的生活解決對策:養一個「保險小孩」,用儲蓄險籌措退休金,照顧自己的老年生活。 抱 持「不婚主義」者,年紀大多介於35~45歲之間,有穩定的收入與資產。以阿玉來說,因為必須靠自己照顧自己, 所以建議應先做足終身醫療、防癌及意外險、 重大疾病等基本保障,然後再透過繳費20年期、 但期滿後年年領取的終身還本型儲蓄險, 讓自己有一筆可以照顧日後退休生活的退休金。
三、夾心族:撥錢為子女存教育金
33歲的阿東與太太結婚7年,前年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,沒有再生小孩的打算,夫妻兩人月收入超過10萬元,其中房貸、 信貸與生活支出,約占夫妻總收入1/2的比重。 族群特色:1.有一定的經濟負擔,要幫孩子存教育基金2.要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打算解決對策:用儲蓄險為子女存教育基金以阿東的案例來說,雖然夫妻兩人收入不錯,但還有房貸、信貸與生活支出,建議先做足家人的基本保障, 讓自己與家人不會曝露在風險之下;因為有小孩的關係, 所以籌措教育基金是阿東夫妻倆未來最重要的理財目標之一。
四、準退休族:執行保本無風險的退休計畫
53歲的老王,目前擔任貿易公司副總職務,月收入約10萬元,打算在60歲就退休自由過生活的他,想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…… 族群特色:1.年紀較大,有一定收入水準2.家計負擔逐年降低,想提早退休,過優閒生活解決對策:可用養老險,進行保本無風險儲蓄規畫,保單到期,一筆提領退休金。 現代人希望能擁有一個優閒而舒適的退休生活,若距離退休生活只剩下幾年時間,而手上有一筆閒置資金, 可透過一次繳費或分期繳費的短年期養老險, 為退休資金來源做打算。 參考:網路+自己
0 留言▼